苦瓜传入中国
苦瓜原产于 东印度,在 宋元时期传入中国。具体来说,苦瓜是在北宋时期由东印度和东南亚一带传入中国的,历经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至今,在中国至少有1000年的栽培历史。
苦瓜的苦味是由两种物质引起的,一种是瓜类植物特有的瓜苦叶素,主要是以糖甙的形式存在于瓜中,另一种物质叫野黄瓜汁酶,如果这两种物质同时存在就会出现苦味。这些是植物合成的“天然农药”,被用来抵御病虫害等不利环境。
苦瓜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不仅体现在其食用价值上,还体现在其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上。苦瓜不仅因其独特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人们的喜爱,还因为其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备受推崇。
在明代,苦瓜已经开始在中国南方普及起来,并在明代中叶之后在南方广泛栽培。明代朱撰的《救荒本草》(1406年)中已有苦瓜的记载,代表着苦瓜传入中国已有600年的时间。同时,明代徐光启的《农政政全书》(1639年)提到南方人甚食苦瓜,说明当时在中国南方普遍栽培苦瓜。
综上所述,苦瓜在宋元时期传入中国,并在明代中叶之后在南方广泛栽培,至今已有至少1000年的栽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