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染菌
金针菇染菌问题主要涉及 在栽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杂菌污染,这些杂菌包括青霉、曲霉、大毛霉、毛霉等丝状菌,以及青霉、根腐病、黑斑病等细菌性和真菌性病害。此外,还存在因运输时间过长导致李斯特菌污染的风险。
杂菌污染类型及防治措施
菌丝生长阶段的杂菌
青霉:在20℃至35℃之间生长,初期与金针菇菌丝相似,成熟后产生青色孢子。发现时应立即挖出并烧毁,并进行消毒处理。
曲霉:初期为白色菌丝,成熟后产生黄绿色孢子,适宜温度为30℃左右。易在堆肥附近或制曲厂附近生长,一旦发生,会导致菌种污染。
大毛霉和毛霉:繁殖力强,产生白色或灰黑色蜘蛛丝样的菌丝和黑色孢子,适宜温度为35℃左右。
生长于菇体上的杂菌
青霉:通过搔菌后侵入,发现时应立即挖出并烧毁,并进行消毒处理。
根腐病:高温时易发生,表现为培养料表面渗出白色混浊水滴。发现时应立即挖出并烧毁,接触病菌的手必须消毒。
黑斑病:在菇盖上产生黑褐色斑点,多数不影响产量,但会影响价格。可用冷水直接喷在菌盖上防治。
李斯特菌污染风险
污染情况:金针菇中可能含有李斯特菌,这种病菌具有致命性,曾在韩国产金针菇中被验出,导致美国4人死亡。
感染症状:包括头痛、发烧、肌肉酸痛、意识混乱、失去平衡等,孕妇食用可能导致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