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芽出期

金针菇的芽出期,即从菌丝体发育到子实体开始形成的阶段,是金针菇生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管理对于金针菇的产量和菌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以下是金针菇芽出期的管理要点:

催蕾

当菌丝长到袋底时,需要立即开袋进行搔菌,去除老菌皮,然后盖上湿报纸或塑料薄膜进行保湿催蕾。保持报纸湿润或向地面和空间喷水,维持空气湿度在90%左右。每天开窗通风1次,室温控制在10℃-14℃,经过5-7天菇蕾会大量发生。

降温湿度

当菇蕾长到1-2厘米时,进入生长抑制期。此时应减少或停止喷水,降低湿度。连续3-5天夜间打开门窗,让冷风进入降温散湿,将室温降至8℃以下(最佳温度为4℃-5℃),湿度控制在约75%。

促进生长

当子实体长到3-4厘米,进入伸长期后,每天喷水4-5次,喷水量随菇的生长而增加,空气湿度控制在90%左右。适当通风,干湿交替,抑制菇盖增大,促进菇柄伸长。

温度管理

金针菇是一种低温菌,理想的出菇温度为10℃左右。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子实体生长慢,颜色白(浅),整齐,质嫩,产量高。温度低于8℃时子实体生长缓慢,高于18℃时子实体难以形成。

湿度控制

子实体生长期,培养料的湿度应控制在7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湿度过低会抑制菇体生长,湿度过高则容易造成烂菇或发生杂菌和病害。每天要向空间和四壁喷雾状水2-3次,并保持地面常有水。

通风管理

在金针菇出菇期,应加强通风,保证棚内氧气充足,湿度适宜。适当的通风有助于抑制菇盖增大和促进菇柄伸长。

通过以上管理要点,可以有效地促进金针菇芽出期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从而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季节和环境条件下,金针菇的管理措施应有所调整,以适应具体的生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