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翻砂芋头的历史
潮汕翻砂芋头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元代。相传在元兵攻陷潮州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联户制,即每三家人供养一个元兵,元兵的权利极大,甚至新娘头天晚上都要与元兵同房睡觉。百姓对此忍无可忍,终于在八月十五夜将元兵斩尽杀绝。之后,百姓为了解心头之恨,将芋头当作元兵的脑袋,切成条状,放入油中煎,捞上来后加糖,用它拜月娘后吃掉,逐渐形成了中秋节吃翻砂芋的风俗。
具体制作过程如下:
芋头处理:
将芋头去皮后切成指状小块。
油炸芋头:
将芋头块放入油锅中炸熟,捞起来后隔一会儿再放入油中,以除去水汽。
煮糖水:
用白糖加水适量,放入锅中煮至糖水像胶水一样粘。
裹糖:
将炸好的芋头块放入糖水中拌匀,捞起来并马上从炉上拿开,这样就成了又香又脆的翻砂芋。
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潮汕人民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也使得翻砂芋头在潮汕地区成为了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