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发病
金针菇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软腐病
病原菌:异形葡枝霉。
症状:菌柄变褐并腐烂,向上发展覆盖整个子实体,被害处呈水浸状并逐渐变成褐色状软腐。幼小菇蕾受侵染后不能继续生长,成长的子实体引起菌柄基部水渍状腐烂,病菌棉絮状气生菌丝可向上扩展到菌盖处。
发病条件:温度、湿度条件适宜时扩展速度快,尤其在袋栽或床栽方式下发病较重。培养料表面出现白色菌丝体,病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迅速扩展。
防治措施:保持菇场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病菇和废料;使用清洁的水拌料;培养料应彻底灭菌;控制菇房温度和湿度,加强通风;及时摘除病菇,并喷洒杀菌剂如漂白粉液等。
黑头病(细菌性褐斑病)
病原菌:假单孢杆菌。
症状:病菌呈杆状,形成白色菌落,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反应。病菇表面出现黑色斑点,影响菇体外观和品质。
发病条件:高温、高湿或喷洒不干净的水把细菌带到子实体上,通风不畅能加剧病害的发展。
防治措施:保持菇场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病菇和废料;使用1∶50倍的金星消毒液或2%的漂白粉等彻底消毒;拌料时使用疣霉净;控制出菇室温度在15℃以下,避开高温、高湿季节出菇。
基腐病
病原菌:主要是瓶柄青霉。
症状:初期症状不明显,根部侧面出现淡黄色斑点,逐渐变为黑褐色或黑色,子实体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