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的来历词语和句子
馒头是一种用面粉发酵蒸成的食品,形圆而隆起,本有馅。北方称无馅的为馒头,有馅的为包子。吴语区有馅无馅统称馒头。关于馒头的来历,有以下几种说法:
源于三国时期的祭祀食品
据传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安定后方而进军西南,在横渡泸水时,因瘴气熏天,毒液漫流,过河士兵中体弱者多触水致死,军队难以挺进。诸葛亮面对此景心急如焚,想来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惩魔,保佑生灵。于是命杀牛宰猪,包成面团,投于水中以示供奉。后来,民间习此风俗。这大概是“馒头”的起源。
源于野蛮时代的人头祭
馒头起源于野蛮时代的人头祭,传为诸葛亮征孟获时所发明,形状为人头形,尔后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逐渐改为禽肉馅。但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彼时称为“蒸饼”。
源于“蛮头”
“馒头”一词最早单指含馅的馒头,今北人多称其为“包子”,“包子”一词始于宋代,“包子”和“馒头”的称谓,到清代才渐渐分化。而吴语区等地仍保留古称,将含馅者唤作“馒头”。
源于蒸饼
蒸饼就是馒头,我们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战国便有文献《事物绀珠》记载“秦昭王作蒸饼”,“蒸饼”即馒头(包子)的前身之一。
综上所述,馒头的来历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有着密切的关联,他为了祭奠河神,命人制作了一种用面粉包裹肉类的食品,代替真人头投入江中,这种食品后来被称为“馒头”并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