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栽培菌种制作方法

银耳栽培菌种的制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培养基的配制

根据当地资源选择主要原料,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并配合其他辅料如麦皮、石膏粉、尿素、石灰粉、硫酸镁等。

配料后,将培养料倒入水泥地上,将蔗糖、化肥、硫酸镁等放入水中溶化后,倒进干料中,经三次反复搅拌,过筛,打散团块,拌匀,控制含水量在55—65%。

装袋与灭菌

拌好的培养料必须抓紧时间装入种植袋,选择低压高密度聚乙烯筒膜或罐头瓶作为种植容器。

装袋要求装紧装实,袋口用塑料绳绑扎。装袋后要进行灭菌处理,通常在大锅灶上放蒸笼进行常压灭菌,要求温度和时间控制严格,以确保杀死杂菌。

接种与培养

灭菌后的菌袋需要进行接种,接种后的菌袋要放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通常温度为22-26°C,湿度控制在70%以下,每天通风1—2次。

接种时要保证有适量的银耳菌丝,接种后还要给银耳菌丝生长创造条件,如给予一定散射光、调节温度和湿度等。

菌种的扩繁

从长好的原种中挖去原接种块,将银耳菌丝充分碾散,然后与木屑培养基混合均匀,进行扩繁。

扩繁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及时检查和处理杂菌污染。

选择与处理

选择适宜的银耳菌种,要求银耳子实体洁白、栽培周期短、胶质丰富、产量高、适应性广和抗逆性强。

栽培种预先处理,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将菌种用菌铲或拌菌机把白毛团拌碎,然后再与香灰菌丝搅拌均匀。

培养与管理

银耳菌丝培养阶段分为萌发定植期、菌丝大量繁殖期等,需要根据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进行科学管理。

在菌丝培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适等。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制作出高质量的银耳栽培菌种,为银耳的栽培提供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