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出菇

银耳出菇的过程主要包括 菌丝生长期的管理原基分化期的管理两个阶段。以下是详细的出菇管理方案:

菌丝生长期的管理(1-12天)

接种后:将耳袋移至事先消毒的培养室,呈“井”字形交叉堆放在床架上发菌。

头3天:室温控制在25-30℃,促进羽毛状菌丝迅速萌发定植。

3天后:菌丝已向穴口周围伸展,结合翻堆,将床架上耳袋上下移位,并加大耳袋之间的距离,每3天翻堆一次,袋间距由1厘米增加到2厘米,以利通风散热。

室温:调整到25-26℃以利银耳菌丝生长。

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

通风:每天开门窗通风1-2次,每次30分钟。若气温适宜且外界温度无较大波动,也可长时间开窗通风。

检查污染:结合翻堆检查污染情况,若发现霉菌菌落,可采用菇霉灵杀菌剂注射法将其杀灭。

原基分化期的管理(13-18天)

开孔增氧:经8-10天发菌,菌落直径可达10厘米左右,在相邻两个接种穴间的菌丝将要相互连接时,揭开封口胶布,改平贴为拱贴(即小缝隙),开孔增氧。开孔增氧的具体时间应根据菌丝发育情况来定,通常在接种后8-9天开孔,也有10天的,延迟到12天的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