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翻译中的专业术语如何适应不同市场?
在全球化背景下,药品说明书翻译成为连接不同国家和地区患者与药品的重要桥梁。药品说明书中的专业术语是药品信息传递的核心,其准确性和适应性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至关重要。然而,不同市场的文化、语言、法规和医疗体系存在差异,如何使药品说明书中的专业术语适应这些差异,成为翻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专业术语的多样性
药品说明书中的专业术语具有多样性,包括化学名、通用名、商品名、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等。这些术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
二、适应不同市场的策略
- 了解目标市场
翻译人员需要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语言、法规和医疗体系,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准确把握专业术语的含义和用法。例如,某些药品在我国的通用名与美国的通用名可能不同,翻译时需根据目标市场的法规要求进行调整。
- 术语标准化
为了提高翻译质量,减少误解,应尽量采用国际通用的专业术语。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就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药品命名方式。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使用INN等国际标准术语,有助于提高药品说明书的国际认可度。
- 术语本土化
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对专业术语进行本土化处理。例如,某些专业术语在目标市场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词汇,此时可以采用意译、音译或增译等方式,使专业术语更易于理解。
- 文化适应性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患者对药品说明书中的专业术语理解程度不同。翻译人员应关注目标市场的文化差异,对专业术语进行文化适应性调整。例如,某些在源语言中具有特殊含义的词汇,在目标语言中可能没有对应词汇,此时可考虑使用比喻、典故等方式进行解释。
- 专业术语审校
翻译完成后,应由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审校人员进行审校。审校人员需对专业术语的准确性、规范性和适应性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药品说明书在目标市场中的正确传递。
三、案例分析
以下以某抗病毒药品说明书翻译为例,探讨如何使专业术语适应不同市场。
源语言:某抗病毒药品的通用名为“奥司他韦”。
目标市场A(美国):采用INN“Oseltamivir”,并保持原通用名不变。
目标市场B(中国):将通用名翻译为“奥司他韦”,同时根据中国药品说明书规范,增加商品名“Tamiflu”。
目标市场C(日本):由于日本药品说明书规范要求使用日文通用名,将通用名翻译为“オセルタミビル”,并保持原商品名不变。
四、总结
药品说明书翻译中的专业术语适应不同市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翻译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通过了解目标市场、术语标准化、本土化处理、文化适应性和专业术语审校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药品说明书翻译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猜你喜欢:软件本地化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