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软腐病菌

胡萝卜软腐病菌,又称腐烂病,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胡萝卜等蔬菜的根部。以下是胡萝卜软腐病菌的详细信息:

病原菌

胡萝卜软腐病菌的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旧称欧文氏杆菌。该病菌是一种短杆状细菌,具有2-8根周生鞭毛,无荚膜,不产生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病菌在2-4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喜湿、不耐光或干燥。

传播途径

病菌主要通过伤口侵入,如根茎部伤口、地上部叶片气孔及水孔等。此外,病菌还可通过灌溉水及雨水溅射、小昆虫及地下害虫传播。

症状

胡萝卜软腐病在生长期和贮藏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肉质根。田间发病时,地上部茎叶黄化后逐渐萎蔫;急性发病时,整株突然萎蔫干枯。地下部肉质根多从近地表根头部发病,逐渐向下蔓延扩大,病斑形状不定,褐色,水浸状湿腐,外溢粘稠汁液,散发出臭味。严重时整个肉质根烂光。

防治措施

预防

合理浇水,避免大水漫灌。

高垄栽培,增施基肥,及时追肥。

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病株后及时清除,病穴撒石灰进行消毒。

种子处理,选用健康种子。

与葱蒜类蔬菜及水稻轮作,减少病原菌积累。

采用高畦种植,避免积水。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72%的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800倍、72.2%的普力克水剂800倍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1000倍喷雾,最好是连喷带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