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的绵疫病
冬瓜绵疫病是一种由病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染冬瓜的近成熟果实、叶片和茎蔓。以下是关于冬瓜绵疫病的详细回答:
为害症状
果实:先在接触或靠近地面的部分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稍凹陷的病斑,条件适合时,病斑迅速扩大,表面密生棉絮状白色霉层,病瓜腐烂发臭。
叶片:病斑黄褐色,潮湿时产生白色霉层并腐烂。
茎:病斑初为暗绿色,后湿腐,使上部茎叶枯萎。
病原
病原属鞭毛菌亚门寄生疫霉。寄生疫霉菌丝无隔,生于寄主细胞内或细胞间。孢囊梗无色,细长,顶生或间生孢子囊。孢子囊卵圆形至球形,厚垣孢子黄色,球形,卵孢子球形,厚壁,黄色。
侵染方式
病菌以卵孢子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越冬。通过雨水溅射到近地面果实上,萌发产生芽管从果皮侵入,发病后菌丝产生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通过雨水或浇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
发病规律
病菌生长温度8~38℃,适宜温度30℃,要求相对湿度高于95%。一般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底8月上旬进入发病盛期,气温高、雨水多时发病较重。
农业防治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以上轮作。
幼苗期及时划锄松土,促进发根,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性。
生长期适当控制肥水,严防大水漫灌,特别是冬瓜“上霜”后,要停止浇水,雨后还要注意及时排水。
发现中心病株、病瓜及时拔除深埋,并在病株及其周围健株旁撒布生石灰消毒,控制蔓延。
化学防治
在病害常年发生期前或刚开始发生时,用1:0.5:240波尔多液、80%代森锌600-800倍液、75%百菌清500-750倍液等,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效果良好。
其他防治方法
做好田间卫生,及时收集病苗和病果带出田外烧毁。
避免苗床浇水过度,在成株期注意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
在冬瓜生长期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主梢疯长,促进花芽分化;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壮瓜蒂灵增粗果蒂,强化营养输送量,促进瓜体快速发育。
通过以上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冬瓜绵疫病的发生和蔓延,减少产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