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幼苗立枯病
茄子幼苗立枯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由立枯丝核菌引起,发生在茄子的育苗中后期。以下是茄子幼苗立枯病的详细症状、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症状
叶片症状 :叶片出现黄化、卷曲、烧焦的情况。根部症状:
根部变黑、腐烂。
茎基部症状:
茎基部出现椭圆形暗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扩展绕茎一周,失水后病部逐渐凹陷、干腐缢缩。初期大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后期茎叶萎垂枯死。病苗枯死立而不倒,故名立枯病。
湿度影响:
潮湿时病部出现淡褐色蛛丝状的霉层。
发病规律
越冬方式: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及有机质上越冬,可在土壤中腐生2-3年。
传播途径:
病菌通过雨水、灌溉水、粪肥、农具等途径传播。
发病条件:
病菌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3℃,最适温度为24℃,最高温度为42℃。适于的pH范围为3.0-9.5。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防治方法
土壤处理
使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8克,药土盖苗处理。
太阳能消毒:在夏季高温季节,每亩铺施碎稻草或麦秸1000~2000千克,或马粪750千克,混合后耕地、灌满水、覆盖地膜,最后密闭大棚,使土温升高,保持地下20厘米处地温在45℃以上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