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一吨质量标准有哪些?

机制砂,又称人造砂,是指通过机械破碎、筛分等工艺,将石料加工成符合一定规格的砂粒。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机制砂因其环保、经济、质量稳定等特点,已成为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机制砂一吨质量标准有哪些呢?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粒度组成

机制砂的粒度组成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我国《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标准,机制砂的粒度组成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粒度范围:0.16mm~4.75mm。
  2. 粒度分布:细度模数应在2.3~3.7之间,具体要求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
  3. 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10%。

二、含泥量

含泥量是指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含泥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根据《建筑用砂》标准,机制砂的含泥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总含泥量:小于3%。
  2. 细泥含量:小于1%。

三、泥块含量

泥块含量是指机制砂中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泥块含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根据《建筑用砂》标准,机制砂的泥块含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泥块含量:小于1%。

四、有害物质含量

有害物质含量是指机制砂中可能对混凝土性能产生不良影响的物质含量。根据《建筑用砂》标准,机制砂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石粉含量:小于15%。
  2. 钙镁含量:小于2%。
  3. 硅酸盐含量:小于5%。

五、化学成分

机制砂的化学成分对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建筑用砂》标准,机制砂的化学成分应符合以下要求:

  1. SiO2含量:应在45%~90%之间。
  2. Al2O3含量:应在5%~15%之间。
  3. Fe2O3含量:小于8%。

六、强度指标

机制砂的强度指标主要包括压碎值和磨光值。根据《建筑用砂》标准,机制砂的强度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压碎值:小于30%。
  2. 磨光值:小于35。

七、外观质量

机制砂的外观质量包括色泽、形状、大小等方面。根据《建筑用砂》标准,机制砂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 色泽:均匀一致。
  2. 形状:近似球形。
  3. 大小:均匀分布。

综上所述,机制砂一吨质量标准主要包括粒度组成、含泥量、泥块含量、有害物质含量、化学成分、强度指标和外观质量等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工程需求和混凝土配合比要求,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机制砂。同时,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机制砂的质量稳定,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矿用过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