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茄子白粉病
茄子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茄科作物病害,由白粉菌引起,主要通过孢子进行传播。以下是茄子白粉病的详细症状、传播途径、防治方法以及发病规律:
症状
叶片 :叶面初现不定形褪绿小黄斑,相应的叶背面则出现白色小霉斑,边缘界限不明晰,霉斑近乎放射状扩展。随着病情发展,霉斑数量增多,斑面上粉状物日益明显而呈白粉斑,粉斑相互连合成白粉状斑块,严重时叶片正反面均可被粉状物所覆盖。其他部位:
叶柄、果梗及花萼上均可能出现霉斑。
传播途径
白粉病的病原主要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放射出子囊孢子进行传播,进而产生无性孢子扩大蔓延,引致该病流行。发病温度范围为16-24℃。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合理施肥,防止密植,改善田间通风条件。
及时清除病残体,并烧毁或深埋。
在棚室中硫磺粉3-5克/平米加锯末或其他助燃剂,点燃熏蒸。
选择抗病品种,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
使用40%杜邦福星乳油3000倍液与多氧清600倍液的混合液,或20%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在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时,使用27%高脂膜乳剂50-1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或2%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0%抗霉菌素200倍液,或12.5%速保利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