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验证码轰炸是否属于非法侵入?

短信验证码轰炸,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发送大量短信验证码至目标手机,试图通过占用手机短信资源、干扰手机正常使用等方式,达到非法侵入或获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短信验证码轰炸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将从短信验证码轰炸的定义、危害、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公众提供参考。

一、短信验证码轰炸的定义

短信验证码轰炸,又称短信炸弹,是指利用短信发送平台,向目标手机发送大量验证码短信,使手机短信接收功能瘫痪,影响手机正常使用的行为。这种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1. 大量发送:短信验证码轰炸通常涉及大量短信发送,短时间内对目标手机造成巨大压力。

  2. 非法侵入:通过短信验证码轰炸,攻击者试图获取目标手机用户的个人信息、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实现非法侵入。

  3. 获取不正当利益:部分攻击者通过短信验证码轰炸,向目标手机用户发送诈骗短信、恶意链接等,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二、短信验证码轰炸的危害

短信验证码轰炸对个人、企业和国家都带来了严重危害:

  1. 个人隐私泄露:短信验证码轰炸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

  2. 财产损失:攻击者通过短信验证码轰炸,诱导用户点击恶意链接,从而窃取用户财产。

  3. 影响正常生活:短信验证码轰炸可能导致手机短信接收功能瘫痪,影响用户正常生活。

  4. 企业信誉受损:短信验证码轰炸可能对企业声誉造成严重影响,如攻击者利用企业名义发送诈骗短信。

  5. 网络安全威胁:短信验证码轰炸可能成为黑客攻击企业、政府等机构的手段,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三、短信验证码轰炸的法律责任

我国法律法规对短信验证码轰炸行为有明确规定,以下列举部分相关法律条文: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违反国家规定,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斗殴的;

(二)追逐、拦截他人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寻衅滋事的行为。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一)未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的;

(二)未按照规定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防范网络安全风险的;

(三)未按照规定对网络产品、服务进行安全评估的;

(四)未按照规定发布网络安全信息的;

(五)未按照规定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处置的;

(六)未按照规定报送网络安全信息的;

(七)未按照规定对网络安全信息进行监测、分析和预警的;

(八)未按照规定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报告的;

(九)未按照规定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处置的;

(十)未按照规定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通报的。

综上所述,短信验证码轰炸属于非法侵入行为,具有严重危害。我国法律法规对这种行为有明确规定,相关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同时,公众也应提高警惕,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避免成为短信验证码轰炸的受害者。

猜你喜欢:环信即时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