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非全日制博士毕业论文指导有哪些?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非全日制博士毕业论文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1. 论文选题:非全日制博士生的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当前学术前沿、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热点问题。指导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论文选题。

  2. 开题报告:学生需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题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内容。指导教师会对开题报告进行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

二、论文写作与修改

  1. 论文写作:非全日制博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论文写作规范和格式要求,撰写论文。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会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论文进展情况,解答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论文修改:论文初稿完成后,指导教师会根据论文质量、格式、内容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学生需认真修改论文,并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反复修改,直至论文达到要求。

三、论文答辩与评审

  1. 论文答辩:非全日制博士生在论文修改完成后,需进行论文答辩。答辩内容包括论文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指导教师会参加答辩,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2. 论文评审:答辩通过后,论文需经过同行评审。评审专家会对论文进行全面评价,包括论文的创新性、学术价值、研究方法、结论等方面。评审结果将作为论文是否通过的重要依据。

四、论文格式与规范

  1. 格式要求:非全日制博士生的论文格式应符合学校规定的标准。包括论文封面、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

  2. 规范要求: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需遵循学术规范,避免抄袭、剽窃等行为。指导教师会加强对学生的学术规范教育,确保论文质量。

五、论文修改与完善

  1. 论文修改:在论文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可能会提出修改意见。学生需认真对待这些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2. 论文完善:论文修改完成后,指导教师会再次对论文进行审核,确保论文质量。在论文定稿前,学生需对论文进行最后的完善。

六、论文发表与推广

  1. 论文发表:非全日制博士生在论文定稿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期刊或学术会议进行论文发表。

  2. 论文推广:论文发表后,学生可通过学术交流、学术报告等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和传播。

总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非全日制博士毕业论文指导涵盖了论文选题、写作、修改、答辩、评审、格式规范、发表与推广等多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会发挥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非全日制博士生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努力提高论文质量,为我国学术研究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社科院研究生院在职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