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详细描述机制砂样品的颗粒级配?
机制砂,又称人工砂,是采用机械破碎天然岩石或其他材料制得的砂粒。在建筑材料中,机制砂因其来源广泛、成本较低、性能稳定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颗粒级配是评价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以下是详细描述机制砂样品颗粒级配的方法:
一、样品采集与制备
样品采集:首先,应从不同来源、不同生产日期的机制砂中随机抽取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采集过程中,应避免样品受到污染,确保样品的纯净性。
样品制备:将采集到的机制砂样品放入烘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然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将烘干后的样品过筛,保留0.15mm及以上的筛孔,以确保筛分结果的准确性。
二、颗粒级配测定
筛分:将制备好的机制砂样品放入标准筛(筛孔尺寸为0.15mm、0.3mm、0.6mm、1.18mm、2.36mm、4.75mm、9.5mm、19mm、37.5mm、75mm)中,进行筛分。将筛分后的样品分别称重,记录各筛孔的筛余量。
计算颗粒级配:根据各筛孔的筛余量,计算各级别的颗粒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颗粒含量(%)=(筛余量/样品总质量)×100%
绘制颗粒级配曲线:以筛孔尺寸为横坐标,颗粒含量为纵坐标,绘制机制砂样品的颗粒级配曲线。
三、颗粒级配评价
满足规范要求:根据《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等国家标准,评价机制砂样品的颗粒级配是否满足要求。主要评价指标包括:
(1)细度模数:细度模数是反映机制砂粗细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规范要求,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应在2.3~3.0之间。
(2)级配曲线:根据颗粒级配曲线,评价机制砂的级配是否连续、均匀。
(3)曲率系数:曲率系数是反映机制砂级配曲线弯曲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规范要求,曲率系数应在1.6~1.9之间。
满足工程需求: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评价机制砂样品的颗粒级配是否满足工程需求。例如,对于混凝土工程,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应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要求。
四、颗粒级配调整
若机制砂样品的颗粒级配不满足规范要求或工程需求,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调整:
(1)调整原料:选择合适的原料,提高机制砂的细度模数或调整级配曲线。
(2)改变破碎工艺:通过改变破碎工艺,如调整破碎机的转速、进料粒度等,改善机制砂的颗粒级配。
(3)添加外加剂:在机制砂中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如硅灰、矿渣粉等,改善其颗粒级配。
五、总结
机制砂样品的颗粒级配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样品进行采集、制备、筛分、计算、绘制曲线等步骤,可以详细描述机制砂样品的颗粒级配。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规范要求和工程需求,对机制砂的颗粒级配进行调整,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
猜你喜欢:搅拌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