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面的螃蟹
稻田里的螃蟹是一种特殊的养殖模式,称为“稻蟹共生”。这种模式将水稻种植与螃蟹养殖相结合,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操作,实现水稻和螃蟹的互利共生,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稻田养蟹的优势
生态效益:
螃蟹在稻田中觅食,可以捕食大量的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时螃蟹的粪便可以作为天然肥料,促进水稻的生长,实现了一地双用。
经济效益:
稻田养蟹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螃蟹本身也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据报道,江苏省沭阳县通过稻田养蟹,水稻亩产可达500千克,螃蟹30千克,每亩收入约5000元,是常规水稻收入的2-4倍。
稻田养蟹的技术要点
选择合适的稻田:
选择交通方便、灌溉方便、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养鱼标准的中低产稻田进行养殖。
建设养蟹设施:
在稻田周围挖好蟹沟,形成十字形、井字形等结构,供螃蟹觅食和栖息。同时,加固田埂,防止漏水,并在进出水口安装防逃设施。
水稻种植:
选择耐肥、抗病、丰产、耐淹、株形紧凑的水稻品种,采用宽窄相间的种植方式,适当提高种植密度。
苗种放养:
根据养殖模式的不同,每亩放养蟹苗0.5千克至1500-2000只蟹种。
饲养管理:
日投喂1-2次,注意检查田埂是否有漏洞,防止螃蟹逃跑。在暴雨和干旱季节要特别注意防涝和缺水。
稻田蟹的特点
个头不大:
稻田蟹的个头相对较小,母蟹以1-1.8两为主,公蟹一般不超过3两。
身上“脏”:
由于生长在稻田里,稻田蟹身上会有洗不掉的“泥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