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软件类翻译对软件国际化标准有何遵循?

软件国际化(Software Internationalization,简称SI)是指将软件产品设计成能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本地化(Localization)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用软件类的翻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确保翻译工作能够符合软件国际化的标准,以下是一些关键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一、遵循国际化的设计原则

  1. 设计可扩展性:在软件设计阶段,应考虑未来可能的语言扩展。例如,在界面布局中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便添加不同语言的文本。

  2. 语言独立性:软件的各个部分应相互独立,以便于翻译。这意味着,软件的界面元素、帮助文档、错误信息等应与代码分离。

  3. 文本长度限制:在设计软件界面时,应考虑到不同语言的文本长度差异。例如,英文文本通常比中文文本短,因此在设计时应预留足够的空间。

二、遵循翻译标准

  1.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适用于软件翻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 ISO 17100:翻译服务规范,为翻译服务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指导原则。

  3. ISO 20000-1:信息技术服务管理标准,适用于翻译服务提供商。

  4. Gengo:翻译质量评估标准,通过人工和机器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对翻译质量进行评估。

三、翻译流程规范

  1. 翻译准备阶段:在开始翻译之前,应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和用户需求。

  2. 翻译阶段:根据软件的功能模块,将文本内容翻译成目标语言。翻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点:

    a. 术语一致性:确保翻译过程中使用的术语与源语言一致。

    b. 语境理解:翻译时应充分理解源语言文本的语境,确保翻译准确。

    c. 语法和拼写:确保翻译文本的语法和拼写正确。

  3. 翻译审核阶段:对翻译文本进行审核,确保翻译质量。审核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点:

    a. 语法和拼写:检查翻译文本的语法和拼写错误。

    b. 术语一致性:检查翻译文本中的术语是否与源语言一致。

    c. 语境理解:检查翻译文本是否准确传达了源语言文本的语境。

  4. 翻译交付阶段:将翻译好的文本交付给软件开发团队,用于软件本地化。

四、翻译工具和技术

  1. 翻译记忆库(TM):存储已翻译的文本片段,提高翻译效率。

  2. 对比工具:将源语言文本与翻译文本进行对比,发现并修正错误。

  3. 统计工具:分析翻译数据,为翻译项目管理提供依据。

  4. 机器翻译:利用机器翻译技术辅助人工翻译,提高翻译效率。

五、持续改进

  1. 定期评估翻译质量:对翻译项目进行定期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2. 培训翻译人员:提高翻译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软件国际化的需求。

  3. 优化翻译流程:根据项目需求,不断优化翻译流程,提高翻译效率。

  4. 关注市场动态:关注目标市场的文化、法律和法规变化,确保翻译文本符合当地要求。

总之,应用软件类翻译在软件国际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遵循国际化设计原则、翻译标准、规范翻译流程、运用翻译工具和技术,以及持续改进,是确保翻译质量、满足软件国际化需求的关键。

猜你喜欢:电子专利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