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中钙镁成分对其质量有何影响?

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因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环保等优点,在混凝土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机制砂的成分复杂,其中钙镁成分的含量对混凝土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从钙镁成分的来源、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控制钙镁成分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钙镁成分的来源

机制砂主要由天然石料经过破碎、筛分等工艺制成。在破碎和筛分过程中,石料中的钙镁成分会部分进入机制砂中。这些钙镁成分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原材料中的钙镁成分:天然石料中含有一定量的钙镁成分,如石灰石、白云石等。

  2. 破碎过程中的磨损:在破碎过程中,石料表面会发生磨损,部分钙镁成分会转移到机制砂中。

  3. 筛分过程中的粉尘:筛分过程中,石料粉尘中含有一定量的钙镁成分,这些粉尘会混入机制砂中。

二、钙镁成分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 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钙镁成分含量过高时,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不利影响。原因如下:

(1)钙镁成分与水泥中的硅酸三钙、硅酸二钙等成分发生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水化镁酸钙等水化产物,这些产物对混凝土强度有抑制作用。

(2)钙镁成分含量过高时,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孔隙率增大,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影响其强度。


  1. 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钙镁成分含量过高时,会对混凝土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原因如下:

(1)钙镁成分与水泥中的硫酸盐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等产物,导致混凝土发生硫酸盐侵蚀,降低其耐久性。

(2)钙镁成分含量过高时,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孔隙率增大,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等耐久性能。


  1. 对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影响

钙镁成分含量过高时,会导致混凝土发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原因如下:

(1)钙镁成分与水泥中的硅酸三钙、硅酸二钙等成分发生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水化镁酸钙等水化产物,这些产物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

(2)钙镁成分含量过高时,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孔隙率增大,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加剧其收缩变形。

三、如何控制钙镁成分

  1. 优化原材料选择

在选用原材料时,应尽量选择钙镁成分含量较低的天然石料,以降低机制砂中钙镁成分的含量。


  1. 改进破碎工艺

在破碎过程中,尽量减少石料表面的磨损,降低钙镁成分的转移。


  1. 优化筛分工艺

在筛分过程中,加强粉尘的控制,降低粉尘中钙镁成分的含量。


  1. 采用化学处理方法

对高钙镁成分的机制砂进行化学处理,如添加抑制剂、稳定剂等,以降低钙镁成分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 控制水泥用量

适当增加水泥用量,以补偿钙镁成分对混凝土性能的不利影响。

总之,钙镁成分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控制钙镁成分的含量,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

猜你喜欢:机制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