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劳动合同中的合同终止条件有哪些?

在职场中,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和规范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件。绩效劳动合同作为劳动合同的一种,更加强调了工作绩效与薪酬待遇的关联。然而,任何合同都有其终止的时候,了解绩效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绩效劳动合同中常见的合同终止条件:

一、合同期满

  1. 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双方未续签合同,合同自然终止。
  2. 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期限到期,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未在规定时间内续签合同,合同终止。

二、劳动者提出解除合同

  1. 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
  2. 劳动者因个人原因提出解除合同,如家庭原因、个人发展等。
  3. 劳动者因单位原因提出解除合同,如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等。

三、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合同

  1. 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
  2. 用人单位因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如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等,可以解除合同。
  3. 用人单位因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可以解除合同。
  4. 用人单位因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可以解除合同。
  5. 用人单位因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可以解除合同。

四、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1.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解除合同。

五、劳动合同终止的其他情形

  1. 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失踪的,劳动合同终止。
  2.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劳动合同终止。
  3.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劳动合同终止。
  4.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六、合同终止的法律后果

  1. 劳动合同终止后,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
  2. 劳动者应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作交接,并退还用人单位提供的财产。
  3. 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待遇,用人单位应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

总之,了解绩效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是至关重要的。双方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合理行使权利,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在实际操作中,如遇到合同终止的争议,应及时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高潜战略咨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