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含泥量检验标准是什么?

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其中,含泥量是评价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那么,机制砂含泥量检验标准是什么?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什么是机制砂含泥量?

机制砂是指由石子、矿渣等硬质材料经破碎、筛分等工艺制成的细小颗粒。在机制砂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料、生产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含有一定量的泥土、石粉等杂质。这些杂质的存在,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降低其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对机制砂含泥量进行检验,对于确保混凝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机制砂含泥量检验标准

1.国家标准

我国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对机制砂含泥量检验标准做了明确规定。根据该标准,机制砂含泥量分为四类,分别为:

(1)Ⅰ类:含泥量不大于3%。

(2)Ⅱ类:含泥量不大于5%。

(3)Ⅲ类:含泥量不大于10%。

(4)Ⅳ类:含泥量不大于15%。

2.地方标准

除国家标准外,部分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机制砂含泥量检验标准。这些标准与国家标准基本一致,但在具体数值上可能有所差异。

3.企业标准

部分企业根据自身生产需求,制定了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在遵循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或提高含泥量要求。

三、机制砂含泥量检验方法

1.水洗法

水洗法是检验机制砂含泥量的常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称取1000g机制砂试样,放入烧杯中。

(2)加入足量的水,搅拌使砂粒充分浸泡。

(3)静置沉淀,待泥浆分层后,用细筛将上层清水倒掉。

(4)将烧杯中的泥浆倒入烘箱中,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

(5)称量烘干后的泥浆质量,计算含泥量。

2.硫酸盐灰化法

硫酸盐灰化法是另一种检验机制砂含泥量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称取1000g机制砂试样,放入坩埚中。

(2)加入适量的硫酸,加热使试样溶解。

(3)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1000ml。

(4)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值,确保在2.0~2.5之间。

(5)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充分搅拌。

(6)静置沉淀,用细筛过滤。

(7)将滤液转移到烘箱中,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

(8)称量烘干后的滤液质量,计算含泥量。

四、总结

机制砂含泥量检验标准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了解并掌握这些标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控制机制砂质量,为混凝土工程提供优质原料。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确保机制砂质量。

猜你喜欢:选矿优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