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合同订立中的争议仲裁有何规定?

在我国,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用工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合同订立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产生争议。那么,对于这些争议,仲裁有何规定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争议类型

  1.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就合同订立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发生争议。

  2.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就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发生争议。

  3.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就合同解除或终止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发生争议。

二、仲裁机构

  1.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我国设立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2. 工会: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请求工会进行调解。工会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三、仲裁程序

  1. 申请仲裁:当事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 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决定受理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发出受理通知书。

  3. 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具有法律效力。

  4. 仲裁庭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组成仲裁庭。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其中一名为首席仲裁员。

  5. 开庭审理:仲裁庭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开庭审理。当事人应当参加仲裁庭的开庭审理。

  6. 仲裁裁决:仲裁庭在开庭审理后,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作出仲裁裁决。仲裁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四、仲裁期限

  1.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仲裁裁决。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2. 仲裁期限自仲裁庭组成之日起计算。

五、仲裁费用

  1. 劳动争议仲裁费用由双方当事人按照规定分担。

  2.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按照规定缴纳仲裁费用。仲裁费用应当一次性缴纳。

六、仲裁裁决的效力

  1. 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2.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当事人逾期不起诉的,仲裁裁决发生法律效力。

总之,在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合同订立中的争议仲裁,我国法律规定了一系列程序和期限,旨在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当事人应当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要尊重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争议发生时,可以通过仲裁机构进行解决,以维护劳务派遣行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人力资源Sa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