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保金在劳务派遣中的征收标准有哪些调整?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务派遣行业逐渐成为企业用工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劳务派遣的特殊性,残保金在劳务派遣中的征收标准一直备受关注。为了保障残疾人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我国对残保金在劳务派遣中的征收标准进行了多次调整。本文将详细介绍残保金在劳务派遣中的征收标准及其调整情况。

一、残保金在劳务派遣中的征收标准

  1. 征收对象

残保金在劳务派遣中的征收对象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企业;二是劳务派遣机构。


  1. 征收比例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残保金在劳务派遣中的征收比例一般为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企业应缴纳的残保金总额的2%。具体征收比例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1. 征收基数

残保金在劳务派遣中的征收基数是指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企业应缴纳的残保金总额。征收基数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劳务派遣用工人数:指企业实际使用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

(2)工资总额:指企业实际支付给劳务派遣用工的工资总额。


  1. 征收方式

残保金在劳务派遣中的征收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按月征收:企业每月按照征收比例和征收基数计算应缴纳的残保金,于次月缴纳。

(2)按季征收:企业每季度按照征收比例和征收基数计算应缴纳的残保金,于次季度缴纳。

(3)按年征收:企业每年按照征收比例和征收基数计算应缴纳的残保金,于次年缴纳。

二、残保金在劳务派遣中的征收标准调整情况

  1. 2017年调整

2017年,我国对残保金在劳务派遣中的征收标准进行了调整。主要内容包括:

(1)降低征收比例:将征收比例由3%降低至2%。

(2)扩大征收范围:将征收对象扩大至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企业和劳务派遣机构。


  1. 2018年调整

2018年,我国继续对残保金在劳务派遣中的征收标准进行调整。主要内容包括:

(1)调整征收基数:将征收基数由工资总额调整为劳务派遣用工人数。

(2)明确征收方式:规定按月、按季、按年三种征收方式。


  1. 2019年调整

2019年,我国对残保金在劳务派遣中的征收标准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征收期限:规定企业应在次月、次季度、次年缴纳残保金。

(2)加强监管:加大对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企业和劳务派遣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残保金征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总结

残保金在劳务派遣中的征收标准调整,旨在保障残疾人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降低征收比例、扩大征收范围、调整征收基数和征收方式等措施,我国在残保金征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实际征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今后,我国将继续完善残保金征收制度,确保残疾人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猜你喜欢:人力资源Sa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