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2018年MBA项目是否有企业导师?

复旦大学2018年MBA项目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在众多培养方式中,企业导师制度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将详细介绍复旦大学2018年MBA项目企业导师制度的相关情况。

一、企业导师制度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一需求,复旦大学MBA项目在2018年推出了企业导师制度。该制度旨在通过引入企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企业导师的选拔与任用

  1. 选拔标准

复旦大学2018年MBA项目企业导师的选拔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和实践经验,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2)在业界具有较高声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3)愿意为复旦大学MBA项目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具备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1. 任用流程

企业导师的任用流程如下:

(1)复旦大学MBA项目办公室发布企业导师招聘信息;

(2)有意向的企业导师提交个人简历及相关材料;

(3)复旦大学MBA项目办公室对提交的材料进行筛选,确定候选人;

(4)复旦大学MBA项目办公室与企业导师进行沟通,确定最终人选;

(5)签订企业导师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企业导师的职责与作用

  1. 职责

企业导师在复旦大学2018年MBA项目中的主要职责包括:

(1)为学生提供企业管理和实践经验分享;

(2)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3)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渠道;

(4)关注学生个人成长,提供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的建议。


  1. 作用

企业导师在复旦大学2018年MBA项目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导师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真实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拓宽学生视野。企业导师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他们的经验和见解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3)促进产学研结合。企业导师的参与,有助于复旦大学MBA项目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

四、企业导师制度的效果

自2018年起,复旦大学MBA项目企业导师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升。企业导师的指导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 学生的职业发展渠道拓宽。企业导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助力学生顺利进入职场。

  3. 产学研结合取得进展。企业导师的参与促进了复旦大学MBA项目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产学研结合奠定了基础。

总之,复旦大学2018年MBA项目企业导师制度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拓宽学生视野、促进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复旦大学将继续完善企业导师制度,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管理人才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商学院E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