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每立方米重量标准依据何在?

机制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领域的建筑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较低的成本,受到越来越多建筑企业的青睐。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对机制砂的重量产生疑问。那么,机制砂每立方米重量标准依据何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机制砂的定义及特点

机制砂是指通过人工破碎、筛分等工艺,将天然石料加工成一定粒度的砂子。与天然砂相比,机制砂具有以下特点:

  1. 粒度均匀,级配合理,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2. 压实度好,可提高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3. 抗压强度高,有利于提高工程的使用寿命;
  4. 生产成本低,有利于降低建筑成本。

二、机制砂每立方米重量标准依据

  1. 国家标准

我国《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规定,机制砂的重量标准应根据其细度模数和粒度组成进行划分。具体如下:

(1)细度模数在3.7~2.3范围内,每立方米机制砂重量为1.5~1.8吨;
(2)细度模数在2.2~1.6范围内,每立方米机制砂重量为1.8~2.0吨;
(3)细度模数在1.5~1.0范围内,每立方米机制砂重量为2.0~2.2吨。


  1. 地方标准

不同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机制砂的重量标准也进行了规定。如《上海市建筑用砂》DB31/T 318-2013规定,机制砂的重量标准如下:

(1)细度模数在3.7~2.3范围内,每立方米机制砂重量为1.5~1.8吨;
(2)细度模数在2.2~1.6范围内,每立方米机制砂重量为1.8~2.0吨;
(3)细度模数在1.5~1.0范围内,每立方米机制砂重量为2.0~2.2吨。


  1. 企业标准

部分企业根据自身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要求,对机制砂的重量标准进行了规定。这些标准通常以企业内部文件形式存在,对外不公开。

三、影响机制砂重量的因素

  1. 原材料

机制砂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天然石料和工业废料。不同原材料的密度、粒度组成等因素都会影响机制砂的重量。


  1. 生产工艺

机制砂的生产工艺包括破碎、筛分、清洗等环节。不同工艺对机制砂的重量也有一定影响。


  1. 粒度组成

机制砂的粒度组成对其重量影响较大。细度模数越低,粒度组成越细,机制砂的重量越轻。


  1. 水分含量

机制砂中的水分含量也会影响其重量。水分含量越高,机制砂的重量越轻。

四、结论

机制砂每立方米重量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进行划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同时,影响机制砂重量的因素较多,需综合考虑原材料、生产工艺、粒度组成和水分含量等因素。

猜你喜欢:数字孪生